王玉超:学生们的“超哥”实力“出道”!

创建时间:  2020-03-25  刘文婷    浏览次数: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又一位上大“主播”

理学院数学系的王玉超老师


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做些事情


  王玉超老师是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一名基础数学专业教师,2018年师资博士后出站留校,目前担任本科一年级学生《微积分》课程的主讲教师。“上大王俊凯”是他在视频弹幕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上的个人账号ID。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大学按照统一部署,将授课方式由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授课。依托“SHU人”党员工作室、数学系“战疫”临时党支部等平台,理学院在寒假期间开设了专业相关的线上教学课程,王玉超的直播课程以“干货满满”的授课内容和“接地气”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

   全国抗击疫情让线上授课顺势而生,需要每一位老师思考怎样提高课程质量,更加吸引学生。“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在防控疫情期间发挥党员的作用,多做一些事情。”王玉超说。

   选择数学教师这个职业,成为家里的第三代教师,在王玉超看来,和家人对自己的影响分不开,“全家都是老党员,所以一上大学,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事们对这个“85”后党员教师的印象也是“根正苗红” “学习强国标兵”。理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王进老师说:“他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人,有时候连给好友赠书,送的都是经典著作。


段子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内容。”


  从博客、微博、知乎等的第一批用户,到开设自己的直播频道,在线上平台授课,喜欢尝试的王玉超总是在不断尝试让新鲜事物“为我所用”。

  “与线下面授、QQ群答疑的形式不同,弹幕在直播授课中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王玉超说,“这种形式能让在课堂上内向的同学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他看来,弹幕的作用还不止如此。B站的弹幕文化以其“舶来”属性和二次元特征的加持,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娱乐性和亚文化的色彩,似乎与“走神一秒就听不懂”的高等数学课程并不兼容。然而王玉超却认为,如果用好这一点,恰恰能为上课效果服务。



  在他的直播课堂上,如果讲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点,他就会鼓励大家把这个名词用弹幕的形式打在屏幕上。除了能让内容生动起来,还能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相信发完弹幕,他们一定会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深刻。”


创作改编《理院DISCO》并在学院新年晚会唱RAP的王玉超老师


  王玉超还会用“讲段子”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他觉得自己的讲课风格和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有点像。工作之余,他也会看一些脱口秀节目,有意识地收集当下最流行的“梗”,在上课时结合自己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帮助他们加深印象。王玉超说,“当然,段子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内容。”


学生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玉超的第一次B站直播课程,是2019年秋季学期为社区学院学生做微积分习题答疑,而寒假期间的一次课程直播,让王玉超一晚上涨了500多粉丝。兴奋之余,他更多地是在思考怎样将这份鼓励转变成动力。他觉得是学生们在用实际行动,不断督促着他在专业上提高,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回想起去年夏天第一次走上讲台,有一名大二学生让他记忆犹新:课程虽然只有短短四周,但学生仍然提交了一份观点独到、议论深刻,并用专业软件LaTeX排版打印的全英文课程论文。“(这让我)压力确实很大。”王玉超笑言,“同学们都很聪明,这是挑战也是好事,他们能推着你不断完善,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军训带训青年教师、社区学院导师,到17级本科生班导师、19级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和学生的不断相处,也让王玉超在专业教师和人生导师的身份定位上找到了平衡。

   去年端午节,2017级应用数学3班的李奕衡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晚上9点吃到一份“送货上门”的夜宵。当时正在宝山校区自习室复习的他,突然看到手机屏幕里的群消息,“超哥告诉我们可以到教室门口领粽子”。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王玉超装了一大兜自己包的红枣馅、豆沙馅粽子。他刚给图书馆自习的学生们送完,一会儿还要接着去南区宿舍楼。

  “拿到粽子的时候还是温热的。”李奕衡说,“味道很甜,心里很温暖。”


数学的尽头是哲学


   拼乐高是王玉超的业余爱好之一,这也与数学有着关联。他形容两者的相似之处:每块积木就像是数学里不同的知识,五颜六色、各具特点;拼的时候天马行空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总要遵守基本原则;拼的顺序要符合逻辑。

   数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数学家都是哲学家”,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哲学启蒙读本《苏菲的世界》中有一段对积木和哲学关系的描写,以此类比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斯的自然哲学观点:积木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每一块各不相同,但都能相互衔接,正如大自然是由无数形状各异却永恒不变的原子组成的。从古至今,两门学科看似相去甚远,却又盘错交织、彼此缠绕。

在运动会上大显身手的“超哥”


   王玉超认同这种观点。基础数学研究通常是超越于时代的,我们不知道当下是否有用,也无法预知未来会不会发挥作用。但于前瞻性而言,哲学和数学是具有共通性的。“在听一些国外专家的报告时,你会发现Philosophically speaking(从哲理上讲)这个表述出现的频率很高。”在他看来,具体的数学工具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某种战术,哲学的思维方式却能让人高屋建瓴地把握整体的战略。

   “数学的尽头是哲学。”他说,“我最希望同学们学到的,就是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思考数学问题。”



采写:杨倚天

选送:理学院党委





上一条:陈捷:60后“新手主播”上线,“把课上好是最重要的事。”


下一条:张建华: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凝聚团队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