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恺:以医者之心,扬工程师之志

创建时间:  2019-10-28  刘文婷    浏览次数: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的一句箴言,亦是华子恺实验室所秉持的做人与治学之道。“修合”本指中药从药材的采集、加工到配置的过程。此句便是在提醒教导着每一位在此学习、工作、研究的人们诚信善良、实事求是、不忘初心、自律自省。

 

结缘上大,默默耕耘

 

华子恺毕业于上海大学。对上大他有着深厚而纯粹的感情。他信任自己的母校,也更希望母校越来越好。这样的赤子之心,驱使着他重回母校,投身母校的发展与建设之中。在上大扎根并默默耕耘的十年间,华子恺坦言他从一个平凡的20多岁小伙走向了一个平凡的中青年教师,但他敬佩这样“平凡”的人。

华子恺在完成教研工作的同时,也担任着学院青联分会会长、学院科研主管等职务,为广大老师服务,努力做到有求必应。他向记者介绍了学院青联分会设计的一项重要提议与工作——学院“青年教师发展计划”。该项“计划”包含融入、交流和互助三阶段,分别帮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助力渡过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业务发展的资源对接,构建5年以上青年教师加深各方面的合作平台,形成长久的友谊。“计划”旨在从教学、科研项目、生活帮助上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上大大家庭,提升认同感,并进一步增强集体凝聚力,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和激情。

另外,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华子恺相信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一个成员出谋划策。而党外人士更应当具有谏言意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目光敏锐,医工结合

 

学机械出身的华子恺,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现代医学发展中工学的重要性。工学要落地,医疗健康与生命质量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与国内医院开展医工结合,研究转化医学中的工程问题,重点突破康复工程、外科植入物等这些关乎于人类生命质量的先进医疗技术便成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华子恺曾在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挂职副院长一年多。他非常感谢学校组织的培养选派。因为这段在医院一线的学习经历,不但拓宽了他的眼界,更坚定了他努力的方向。通过长期积累与实践,北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南到香港玛丽医院,华子恺与30余家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在他的实验室中做实验的人群,除了上大的研究生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断的医学研究者。可以说,对于国内骨科植入物产业而言,要研发新产品,上大的这个实验室是必须要造访的地方。

在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临床一线挂职学习


     谈到这些内容,华子恺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国际上本领域几个顶尖的实验室全知道我们。前不久,悉尼科技大学(UTS)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J. Tipper教授也专程来访我们实验室谈合作。苏黎世联邦理工、英国帝国理工大学Rob Hewson教授等在申报欧盟计划中也主动邀请我们参与。”“我们的工作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相比有医学资源的兄弟院校更加困难,也更为珍贵。好在上大已经建立了医学院,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华子恺近三年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参编专著3本,主持完成国家及企业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并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市民创造发明成果奖等。

与悉尼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J Tipper教授来访讨论

    华子恺谈到,做科研,除了确定好的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是善于且乐于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与研究。机械学科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苛刻性,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要特别细致甚至于刻板,但作为工程师的成就感恰恰就是在不断攻坚克难,并逐渐深入学习发展中培养起来的。

 

趣味课堂,多元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华子恺的理念是让学生们感受到自我价值。他的教学课堂十分注重“产学研医一体互动”。他经常会邀请一些一线的工程师进入课堂给同学们展示。近来,为响应上海大学“一流学科”医工结合方向建设的号召,华子恺创设了“医疗器械概论”课程。他与不同领域校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策划,形成了“前沿课堂”、“校外课堂”和“通识课堂”等几大板块相结合,教、研、产、医相联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一节“校外课堂”中,他邀请到了运动医学专家、上海利格泰公司赖卫国教授。赖教授通过“解剖一只麻雀”的例子,并配合现场关节镜手术,向同学们讲述了微创医疗器械技术的内涵。同学们兴趣盎然,甚至站在椅子上围观这难得一见的手术实操。华子恺表示,“这是课程的一个缩影,也是对我们开设此类跨学科课程的认可。作为一名教职员工,我切实地感受到了上海大学的快速发展对本科教学的影响,也为‘教学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医疗器械概论”课堂现场模拟微创关节镜手术

 

    华子恺直言,“我喜欢把事情做到深层深入,不喜欢课程只是满堂灌”。他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去做实地调研,了解一线业界行情,收获实质性的知识,并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未来,华子恺希望无论是与业界,还是与学界都能维持并发展更为深入的合作,能够邀请更多的医疗、机械方面的专家进到课堂中,让两个学科融合更为紧密,落实科研反哺课堂。

 

修身齐家,注重修养

 

与大家刻板印象中的理工科教师不同,华子恺在业余生活中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他愿意投注时间于游泳与健身,甚至冬泳也不在话下。弹吉他,他是一把好手。平时他还喜欢读一些小说、史书,谈起《大秦帝国》,更是眉飞色舞。他从商鞅的纲成目举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喜爱之色难掩。“功不抵过,过不掩功”、“固国不以山河为险”,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华子恺的处事为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更加风趣、立体的青年教师形象。

与陶德华教授共同合奏

 

    家是生活的港湾,更是背后的中坚力量。在谈及工作繁忙,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时,华子恺感叹道:十分感谢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无限支持。工作繁忙时,太太便承担起了照料女儿的重任,毫无怨言。一谈到女儿,华子恺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十分骄傲地和我们分享了他与女儿一起把古诗编成乐曲唱出来的音频,自豪于女儿对音乐、古诗的热爱。虽然不能给予时时刻刻的陪伴,但他笃定地表示,女儿成长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自己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支持她和鼓励她。

工作之余,华子恺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他笑谈着自己曾为一名得过且过、不追求完美的学生取了个“Mr. Fifty”(五十分先生)的称号,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应当追求尽善尽美,以取代批评式教育,反而卓有成效。

正确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拥有逐步清晰的认知,并找到适合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华子恺骄傲于自己教过的一名同学。该名学生潜心学术,与老师、同学们一同在实验室里做了许多关于人体骨骼的研究,并以此拿到了国家奖学金,最终还成功拿到了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offer继续攻读博士。

让学生成长成才,这便是华子恺作为教师的热情与激情。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诚实,这是底线和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数据和结果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次是沉稳,要沉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做有用的事。保持平常心,戒骄戒躁,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目光放长远。“重要的并不是你出拳有多重,而是你能挨多重的拳而不倒,承受一切并坚持前行”。最后是要有责任心,要对结果负责。实验室的规则之一便是学生们需做好自己的和老师交付的任务。每周例会应当是交流任务做到何种程度以及计划怎样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而非一味地强调困难。在遇到困难时自己要主动想办法解决,改变思维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对青年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无话不谈,做好朋友。另一方面,也应当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学生需要的是好的生活氛围,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在关键的时候帮助学生,与学生一起发展,一起向前,共同进步和成长。

 

记者手记:

     “做好事要先做好人。”这是我从这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关键的一点。华老师将中医中的道义、诚信、沉稳和责任心深刻融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教学理念中,坚信做生物制药必须有最好的品格和博爱的心,这也是他对研究行业的衷心。

他与学生打成一片,会互相取昵称,但关键时刻依然会坚持老师的原则,保证学生走向最正确的路线,这便是一位老师的初心与坚持。

对华老师两小时的采访,像是和学长之间做了一次直接融洽的无距离交谈。整个采访过程轻松愉悦,从老师的职业选择谈到书籍电影,从老师的教育心得谈到唱歌运动。我想,采访的魅力就在于当你不断接近真实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些思考与感悟吧。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文丹

 

 



上一条:陈沁:铸魂育人、传承师道


下一条:冯奇: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学子成才路上的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