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信息安全是基本保障之一。做好技术开发,加强信息服务,提高满意度,都必须解决实际问题。” 在与上海大学信息办顾爱军老师的交谈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他多次提及的一句话。
每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都离不开保障工作的发展和支持。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顾爱军作为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支部书记,立足本职岗位,对校园网络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学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统一数据平台建设、信息服务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推进。
时刻学习,时刻谨细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了上大,成为了一名教师。已经工作二十五年多了。”顾爱军笑道,“教师本身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和同学们在一起,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心态更加年轻。”
扎根在校园,对于顾爱军来说,是一种学习的延续:“信息技术更新飞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不落后于时代。”他提到,“从最早的单机做系统,到现在大规模全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感觉工作时间越长,要学习的内容越多,每天也过得非常充实。”
除了不断学习以外,顾爱军认为,严谨细致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几年前的一个暑假,上海大学新生迎新系统升级。不料系统上线时并发量过大,引发系统崩溃,一时间使得网上迎新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信息办立刻着手检查,修复工作直至凌晨。而最后一总结,发现还是在服务器的配置和程序设置没做到进一步优化。顾爱军感叹:“做信息化工作的,或者说做管理工作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客观来看,一整个学校那么多的系统,那么多的设备,一点小小的故障在所难免。但顾爱军表示,从信息办的角度来看,不能容许一点的疏忽大意:“我们必须小心再小心。因为一旦哪里出了故障,就是涉及几万人的事情。”
信息服务融合管理,数据流动增加便利
信息办除了日常的网络维持和运营,还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创新为学校发展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顾爱军认为,所谓的“管理育人”,首要的就是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
“通过管理部门的服务,将管理和服务融合。目标对象是全校师生,通过信息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场景,让系统更高效地服务,而系统产生的数据则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加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5G、人工智能等,都让校内工作运动更流畅。”顾爱军表达了自己所理解的“管理育人”。
就拿上大师生离不开的一卡通说起。现在的一卡通已然包含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食堂、浴室、图书馆、寝室门禁等全都离不开它。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是一种便利,更是一种“服务”的概念。而事实上,这其中融入了管理的模式,“一卡通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可以反馈多方面的数据。将数据汇总分析后,管理人员就可以知道学校现在的运行状况如何?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有风险点需要处理?”
顾爱军强调“让数据流动起来”。这也是他对金东寒校长“用数据说话”的指示的理解。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信息办在网络上做一个系统,可以节省全校师生的许多精力和时间。前段时间推出了“上大12345”,学校设施中发生的一些故障微信上可以统一报修。两个多月时间,光网络方面就收到了差不多三千个报修,每个报修都可以实时跟踪处理进度,还可以进行反馈,极大地便利了师生与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联系。
ACM:在上大举办的计算机 “奥林匹克”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这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奥林匹克”。今年,上海大学将举办第43届东亚洲区域赛。令上大师生骄傲的是,这个比赛是上海大学于1996年引入大陆,钱伟长老校长亲自推动的。前六届就在上海大学举办,上海大学也是办赛最多的国内高校。
顾爱军对这个比赛的规则、训练以及举办过程都较为熟悉。他讲解道:“比赛要求三人组队,五小时内在计算机上通过解题做算法。一般有十三道题,极优秀的选手可以做出十道左右,一般选手很可能只能做出一两题。上海大学代表队多次参加了世界总决赛,最好的成绩是全球第31名、国内第7名。”
近几年来,ACM竞赛东亚洲区的总决赛多次在上海大学举行。信息办与校内多个部门联合组织这场比赛。顾爱军则担任副秘书长的职务,负责一些赛事组织、技术支持、场地布置以及比赛系统等。比赛期间偌大的体育馆坐满了参赛选手,不同的语言交杂在空中,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一旦解出一题就会有志愿者前来系上一个氦气球,最后时刻整个体育馆飘满了各色气球。大屏幕上闪烁着剩余时间。全场氛围热烈、紧张亦不乏趣味。
“这个比赛确实对学校影响蛮大的。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学院有ACM训练队。各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算法训练。经过大量练习,提高自身水平,目标就是进入世界总决赛。”上海大学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实力较强,这也受到了ACM竞赛的推动。回忆起参加竞赛的一个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根本没学过算法。仅仅因为其对算法兴趣浓厚,而且平日训练非常刻苦,该生带着上海大学ACM队伍在国内一举拿下金牌,杀入世界总决赛,获得上海大学历史最佳成绩。顾爱军感叹道,果然兴趣是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他在信息办的时候,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并不多,但通过ACM竞赛,他看到了更多意气风发的计算机新人,对全国、甚至是世界上各个名校的信息技术人才有了更多的了解。
积极工作,乐观生活
信息办工作繁忙,顾爱军通常是白天开会和处理相关事务,晚上则需要写材料、整理数据和编程。当被问起如何调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时,顾爱军笑道,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工作忙碌无法避免,但庆幸的是做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微笑面对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需要减压放松时,顾爱军喜欢看身边的绿植。办公室里,从桌上到窗台上,植物郁郁葱葱,非常悦目。除此以外,他还有意识地加强运动,如散步、打乒乓球和网球等。他提到:“工作需要,有时候还得长时间熬夜,现在可能比不了年轻人精力充沛了,但是也要适当地运动,让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顾爱军的妻子也是大学老师,相同的职业让他们更能互相理解。妻子总是给予他的工作最大的支持。窗台上摆着女儿笑靥如花的照片,提起快要读大学的女儿,他也是满目慈爱。温馨的家庭,是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还未意识到,作为上海大学的师生,从人手一张的校园卡,到最日常的校园网的使用,再到网上程序办理时登录的一个个网站,几乎没有一刻离得开信息网络的运转。也正因此,上海大学信息办全年无休,有些特殊时期还需加班加点地工作。顾爱军直言:“其他部门都可以放假,但我们信息办不能放假。”
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到“用数据说话”,这是顾爱军作为信息办工作者的宗旨,也是信息办以实际行动对上海大学高水平建设的贡献与支持!
记者 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