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毅:科技势能助推产业化 上大智慧赋能长三角

创建时间:  2018-12-21  刘文婷    浏览次数:


1D4DC

    伴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热潮和趋势,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势必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为高校研究成果找到孵化的平台,将高校产学研做到实处成为了很多高校发展进程中最重要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上海大学纳米中心教授、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施利毅老师就是一位坚持自主创新的“先行者”,他一直致力于将纳米技术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将“求实创新”四字在科研与教学里贯穿始终,此外,他还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产学研合作、地区合作并且紧抓科研水平和质量,不可否认的是他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和开拓,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思维、创新等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此外,作为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的院长,提及研究院的定位时,他表示,“这将集聚上海大学乃至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抓住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重大机遇,与嘉兴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结合,高起点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器和产业化基地,推动产学研成果真正落地,为市场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为师生提供成果转化及锻炼实习平台,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科研不是追逐热点,而是应该以问题为导向

    纳米技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谁能想到比蚂蚁还要小无数倍的东西,居然蕴含着那么大的能量,当下纳米技术几乎遍及各行各业,甚至与我们的生活都紧密相连,作为汽车尾气净化的纳米材料催化剂、输配电时为了安全起见而采用的纳米压敏陶瓷材料等,甚至现如今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在越来越薄的同时保证电量,也是因为其电池材料采用纳米技术,正因为纳米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自走入纳米中心碳碳大楼的那天起,每一位学生都要努力做一名满怀崇高理想的纳米科技研究人员。当谈及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原因时,施利毅老师也说,“因为纳米技术被认为是真正能够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所以坚持这个方向做下去,不能只追逐热点,因为做好了又有新的热点,我们还是希望真正能够做成产业应用,注重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能够紧密结合,这是我们的初衷,坚持这个初衷,从无到有坚持的做下去。”

1CB1C

    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做课题时有时比较盲目大多是以追踪热点为主要研究方式,但是殊不知在跟踪过程中,很多人已经在前面了。“科研不能只追逐热点,而是要去发现问题,创造热点。” 与科研紧密相关的就是创新,无论是方法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装备的创新,这些都源于社会生活中对于科研的确切需求,研究理念要从热点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因为凡是真正追求问题导向的科研,不管问题来自科学基本原理或者社会需求,都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

3EF13

    对于如何把研究理念转变到问题导向并能够取得成功,施利毅老师说:“现在很多学生前期的思考和准备不够,比较流于热点,老师说什么做什么,结果做了以后碰到问题也没有人可以商量,所以我们要形成一种在科研过程中的互动,学生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学习和提高。”此外,他也建议广大同学多参与实践活动,积极进行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潜移默化间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不是在实验室或寝室里就能想出来的,要在实践中通过亲自的体会从而认识到问题,并培养学生勤思考、勤发现的科研习惯。同时,施利毅老师认为作为老师群体,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研究生培养阶段。“我第一次与他们见面的时候就让他们对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有合理的规划和准备,如何能够切实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对于科研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对老师来说,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将这种意识传播到到培养学生的各个环节。”

科研要善于在不成功中找到成功

    在每一年的新生见面会中,施利毅老师总要和广大学生说起这样的一些话:“人总是在逆境中才能成长,我们身处大环境当中,我们被逼着要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所以在对待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时要保持好的心态,踏踏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经验其实很多都是源于他在学习和教学中的经验。

    科研过程中的困难,大多是由于研究方案存在问题,而很多学生仅停留在自我苦恼的阶段,而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不敢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在施利毅老师看来,这只是科研不成功的一部分原因,他说:“学生是在能力积累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因为很多科研项目,没有成功与不成功,可以从不成功中找到成功,有些研究方案本身就存在问题,学生遇到困难,就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责怪。我们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培养好,很大程度是因为老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与老师交流后或者自主查询国内外文献后,重新优化调整研究策略,困难往往都能够迎刃而解,但是还有一些是因为条件限制而导致的不成功这个时候就要善于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去解决

20BB1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科研成果一般最终会以论文的发表作为成果的最终呈现形式,而发出去的论文被退回来往往被认为是最大的“失败”了,但是在施利毅老师看来,“如果科研成果创新性足够明显,研究方案和方法合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面对困难与问题不是苦闷,而应该是去积极解决,要谋大局、让小利,把能力提升作为读书的动力,不要计较一时的奖励或失利。”施利毅老师还分享了他在做研究生时的故事,“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被退稿的时候上面写满了意见,当时我没人商量,很多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因为技术研究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间存在着落差,而我坚信研究离不开社会需求,所以毕业后,我花了将近10年做应用,做社会需要的技术,从应用的角度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在全国推广。” 相比现如今的学术条件,当时实验条件极度欠缺,学校的学业条件、学术氛围以及学术层次都不够,为了促成一次可能会成功的合作,施利毅老师背着装着产品的塑料桶,在夏天挤满了人的车厢里连坐了4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谁知道最后对方却以电报发错为由拒绝了。“十年里的这些困难大大小小,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决心,肯定是无法坚持的,所以在困难和失败面前不要一味沮丧气馁,而是要学会正视困难、建立信心、自我调整,要时刻坚信自己将担当大任。” 可想而知,施利毅老师在这十年里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同时正如他所说,只有及时调整,建立强大的内心,才能够创造出在相关成果被推广到了一百多家企业使用的奇迹。

 搭乘G60科创列车,彰显高校纽带责任与义务

    除了是纳米中心教授外,施利毅老师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研究院是由嘉兴市政府、上海大学、南湖区政府联合在嘉兴科技城共同组建的,研究院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为契机,坚持科技创新特色发展,从嘉兴市可持续发展需求出发,围绕新材、智能、生态三个主题,着力打造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人才培养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特色平台。目前,研究院以低维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及“先进电池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三个研发平台建设为抓手,搭乘G60科创列车将自主发明成果投入市场进行转化,从而促进全球资源集聚,力图在未来成为长三角经济区中最璀璨的沟通纽带。

    实际上,研究院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其处于嘉兴科技城,是G60科创走廊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且嘉兴是直接对接上海的城市,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重要的一环。这将成为打造科技创新性企业从孵化加速到产业化发展的乐土。“我们一直从事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我们积累了一大批的成果资源,成果最终是需要找到合适用户的,很多创新性企业在嘉兴集聚,这些企业的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很大。”毫无疑问,上海大学的加入,不仅仅是核心技术的支持,对于上大而言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需求,更好地对接科研成果,使成果找到用武之地。当问及为什么会以研究院的形式时,施利毅老师表示,“因为研究院可以集聚人才和项目,然后也能在嘉兴对成果进行二次开发。简单来说,有些实验成果与满足需求有一定距离,不能直接满足需求,根据需求进行两次开发,就相当于成果孵化器的角色,最终有利于推进实现成果产业化,如果有成熟成果,我们也可以直接引入到嘉兴产业园区。这样不仅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了,也实现了多方的深度合作,最终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初衷。”

F12E

    5月21日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带队到上海大学调研时,提出为提升长三角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等具体要求。研究院的组建,正是响应此项要求最有力度的行动。研究院是科研成果与企业双向对接和选择的平台,解决实验成果和需求脱节或不足的系统问题;是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能够提供给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实习机会和了解社会的窗口;是成果转换的实践平台,结合国外科技资源引进,反哺学校的学科发展。施利毅老师说道,“能够更大程度利用上海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优质资源,构建专业化双创服务体系。作为纽带,探索多种有效合作形式,打造支持双创的特色平台,推进海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实现顺利转化和产业化。”

18A2F

    当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已纳入国家战略,研究院按照正确方向的指导,已经提前进入到科技创新项目合作中了。施利毅老师对此认为,“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我们要积极对接上海的资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有要把这些科学资源区服务长三角地区,为发挥上海资源优势提供平台。最核心的是人才集聚,要以人才为抓手,推进全球资源集聚。研究院将为嘉兴接轨上海、打造国际科技孵化器及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G60科技走廊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着创新的气息,而高校创新更是成为了其中重要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意识也成为了各个专业都需要的能力,在施利毅老师看来,“创新不是简单的发明创造,真正的创新是,我们要做对社会真正产生贡献的事情。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们要鼓励老师和学生做开创性的事情,做别人认为难的事情,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动力。正如我能坚持研究纳米科技的原因不是因为论文,更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我是要证明,我能把纳米科技的内涵搞清楚,让人们知道纳米科技是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能真正成为产业方向的。” 此外,施利毅老师还希望大学生们意识到,提倡创新不是为了眼前的成绩,是为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从而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你才能找到创新的乐趣,你就会热爱创新。

78BC

最后,当问及身为民盟盟员,对于学校高水平建设有没有一些建议时,他表示,“民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这与我们身为老师的最终信念是一致的。在我看来,学校高水平建设需要培养年轻老师,给他们提供机会平台,让年轻人冲锋陷阵,不要埋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创新,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另外就是在科研上要敢于做开创性的事情,要真正的通过多年的积累,在学科建设上发挥作用,踏实建设学科高峰。在学生培养上发挥力气,去发现好的苗子,培养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最后要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让产学研合作真正落地,让科技创新引领大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

 

记者 蔡珍椽

 

1D63C

 

 



上一条:秦钠:新模式、新作为铸就期刊发展新气象


下一条:镇璐: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