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化学系教师,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每天泡在实验室,惊喜于各种化学反应的发生?还是带着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论坛,解答疑难方程式?如果这些你觉得习以为常,那么上海大学理学院的许斌教授必能让你眼前一亮。
2005年底,许斌从美国回到了他的母校——上海大学,十四年的执教生涯,他与上海大学共同成长。教学科研中,他严谨认真、条理清晰;家庭生活中,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岁月对他的偏爱——永远积极热情,也永远坦然笃定。
求实创新,扶持新人
1992年,许斌从原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的10年里,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2005年,他离开自己所就职的、位于美国纽约的药物公司,回到了上海大学,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母校为他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研究环境,让他的科研设想在上大的化学实验室里尽情绽放。
谈及自己的研究,许斌侃侃而谈,言语间流露出对自己专业的热忱。在生物医药领域,许斌的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廉价高效的合成方法,找到活性较高、有选择性、且成本较低的先导化合物,在力图针对性解决疾病的同时,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可这些“稀奇古怪”的化学实验反应方程式该如何向大众解释呢?许斌说:“在对他人解释的过程中,你不能用一个对方不懂的问题去解释另一个不懂的问题,你要用他懂的语言去解释”。正是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许斌才能在科研和教学上都做到因材施教,不缺不漏。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许斌常常帮助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他说这源自于他对“感恩”二字的理解。许斌曾做过两次“新人”:初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时,他的导师、同事、朋友们真诚的关怀和陪伴帮助他克服了身在异乡的孤单;而后回到上海大学化学系时,上大和周围同事们又给予了他更多的帮助和温暖。现在,当许斌自己成为了前辈,有能力去帮助后生时,他总是尽力成为能提供最大帮助的人。在他看来,这是对生活的一种尊重,人的感恩之心要常在。
新上海大学成立至今,为了走好“双一流”的路,学校不断引进人才。作为前沿学科带头人,许斌亲自带队“挑战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工作。成为上海大学发展道路上加速运动的关键一环。在许斌眼里,上海大学年轻,充满着朝气和可塑性,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对人才的重视让许斌感到兴奋,“上大要不断充实自己,做加速度运动,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言传身教,良师益友
许斌总爱微笑,可也有严肃的时候,一旦进入了工作状态,“效率”便成为他关注的核心点。和其他实验室相比,许斌课题组显得异常“轻松”:不用每日打卡、没有固定的实验时间,学生自觉学习和实验。但这种非强制性的工作环境,也能产生另一番效果。从他的学生那里我们了解到,在校园里,“许斌课题组”实验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
伏案办公室和走进实验室,一直都是许斌的日常。他对科学实验的专注,早已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可是,许斌却认为“十分钟的高效学习好过十个小时的磨洋工”,科研中更要学会思考。他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认真对待自己手中的实验:“理工科都是要拿数据说话的,数据不能凭空捏造,必须通过仔细地实验得出”。正是因为有这样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许斌才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在有机化学和医药事业上大步迈进。
走出实验室,许斌又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在他看来,生活和科研从不矛盾,实验室里找不到的突破口,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会给予他答案。他会倾听学生的困惑,给出建议和帮助;会鼓励他们去享受学生时代的各种经历;会带着学生骑上单车出门玩,享受春天充满生机的美好;会加入大家的体育比赛,乒乓球、羽毛球全不在话下……在许斌的办公室里常备的两双球鞋,见证了他在运动场上的奔跑。身体力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许斌总是说到做到。“我希望他们以后回忆起上海大学时,能留下一些纯真、美好的记忆。”
临近毕业季,许斌会抽出时间单独找每一个学生谈话。除了毕业的祝福,还有对未来的鼓励和期许。相聚几年的缘分,让许斌格外珍惜每一个学生。他对每一届学生的期望,只增不减。“老师最大的成就,并不是把’优才’变成’更优的才’,而是要将’所谓的朽木’变成’玉石’”。这是许斌对自己的要求。
良师和益友,这二者的角色身份已经深深融进了他的品格里,也将在他的学生们身上继续得到传承。
关注民生,建言献策
除了“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身份,许斌还很多其他身份,如“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大学分会副会长”以及“九三学社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作为我国民主党派中九三学社的一份子,许斌在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建言献策,尽心尽力做着社会、群众和国家之间的桥梁。
在参政议政和服务社会方面,他以一个科学家的敏锐和执着,肝胆相照地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为国家更加和谐的发展贡献力量。许斌提出过的议题多次被九三市委、上海市政协、九三中央、全国政协等采用。四年前,他负责的2015年度社市委招标课题“关于改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环境的建议”,获得当年社市委课题一等奖,并于2016年作为联名提案提交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获评优秀提案。随后被九三学社中央遴选为界别提案,列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892号提案。作为提案承办单位的国家安监总局对提案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提案进行了详尽的答复。他撰写的《加强中药材中化学残留物的监管》被上海市政协和九三学社中央采用;在《加强化学科学的正面导向性社会宣传》中,对化学面临的众多负面宣传,提出了积极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关注,被上海市政协和九三学社中央采用。2014—2015年,他作为上海市第六批党外干部,在宝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挂职担任局长助理,独立主持了日常职业卫生工作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市、区的重要任务。由于在参政议政方面的突出工作,他获得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13—2017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九三学社建社70周年上海市优秀社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奖等众多荣誉。
现在,许斌把目光放在了更远的未来。他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宝山区特别是环上大地区基础教育和设施建设等的提升问题。努力促进环上大地区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的完善,为上海大学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解决后顾之忧。第二、宝山区与上海大学科技创新的深度合作等方面的推进问题。积极推动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吴淞口创业园,提高宝山区及环上大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第三、上海市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问题。在规范和完善教育财政的投入机制和社会参与通道、促进师资的均衡发展,以及创新和完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许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已经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他的每一个议题、每一次参政,在展现了一个学者的应有之义之外,还从更高的角度折射了一个公民对更好社会生活的期待。
相濡以沫,陪伴成长
2014年初,在女儿刚出生三个月时,时任上海大学化学系主任的许斌,被任命挂职上海市宝山区安监局局长助理。“白天要去安监局工作,晚上还要返回学校处理事情。回到家,女儿早已入睡,早上走的时候女儿又还没醒。”谈到那段日子,他充满了歉疚。家庭和工作,对大多数人而言,好像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可在许斌这里,却被一一化解。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源于互相的尊重和体谅。在三人小家中,许斌对两位“公主”呵护有加,他知道自己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离不开整个家庭的支持,其中最大的那一份动力,就来自于他的妻子。妻子的不埋怨,让他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与教学事业,也成就了他更好的家庭生活。
明白妻子的不易,许斌也是珍惜和爱护。现在只要有点时间,他都会陪在家人身边。对于女儿,他给予了无限宠爱,当同龄人开启了早教生涯、双语教学时,他选择尊重女儿的童年,让她开心、快乐地玩耍。假日陪她一起旅行、挖沙子、手工制作、做游戏。他希望能够留给女儿完整的童年美好回忆。
许斌的确是一个多面体,他对科研事业兢兢业业,对教学工作积极热情,对参政议政尽心尽力,对家庭生活感恩珍惜。在所有的角色中,他都全心全意。正因为我们拥有着许许多多和许老师一样的教师,学校才处处都是蓬勃生机!
记者手记: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采访完许斌老师之后最大的心得。他永远对“新”表示支持和尊敬。在上大14年,许斌老师将从美国学习而来的经验充分发挥在自己的工作中,鼓励新人新气象,敢用新人新方法,让我佩服不已。
除了科研工作,许斌老师还要兼顾九三学社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事务,致力于提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议题。他说“效率”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十分钟的高效好过十个小时的磨洋工,我想,这就是许斌老师为什么总是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原因。谈及家庭,许老师流露出幸福却又愧疚的神情,对家庭,他充满了感恩。在许老师身上,我看到他对科研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对政治生活充满激情,对家人充满责任和感恩的多面,聆听他的故事,让我收获很多。通过这次采访,我和许老师成为了朋友,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陈晓旭、张佳佳、贾茹茹
选送:九三学社上大委员会